微信公众号

咨询热线:400-9968-777
售后热线:400-0700-290
sales@ibenrobot.cn
- 北京公司: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7号阿尔萨园区
- 广东公司: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长江中心21楼
- 浙江公司:宁波市余姚市机器人智谷小镇二期1号楼

在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下,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服务机器人市场,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。。然而,由于起步较晚、技术滞后等多重因素,我国智能机器人与世界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。那么,服务机器人想要实现大步发展要突破哪些难点?
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难点分析
1、专利技术质量较差,核心技术有待突破;
截止2018年9月,我国服务机器人专利数量达到了1901件。虽然专利申请量快速增加,单专利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。一方面,受技术创新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,我国机器人企业提交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,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较少。另一方面,国内机器人企业大多重视产品宣传,而忽视产品的研发。
2、服务机器人渗透率较低;
受到宣传的不到位和高成本的影响,我国普通百姓对于机器人都还不是很了解。一方面,由于行业细分领域,企业难以大范围有效推广。另一方面,机器人研发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持,所以本身的生产成本就决定了其昂贵的价格。据统计,我国服务机器人在沿海城市的产品渗透率仅为5%,内地城市仅为0.4%,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
4、研发成果难以商业化。
目前,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主要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,但由于他们不是市场主体,研发成果往往无法快速转化为产品;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,常由于自身技术研发能力较弱,且未与科研院所、高校紧密结合,成果难以产业化。因此,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市场价值还未很好发挥。
我国机器人技术成果转化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:一是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偏理论性的居多,实用性的较少;二是这些技术研发成果科技含量低,可替代性较强,因此,转化效果较差;三是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对于产品标准仍缺乏统一规范要求。
由于缺乏统一规范,很多企业都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产品意义上,利用相关的政策扶持,来实现自己的资本运作。未来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,本土厂商应加大力度攻克难关,才能实现大步发展。